
來自上海的樓先生怎么都想不到,12日來布展發現 ,整個展會大概有一百多個展位 ,只有自己一家是做電纜的。原本承諾的專業線纜展,現場卻變成個大雜燴。
同樣遇到這么尷尬情況的,還有參展商石先生的團隊。原本想把自己跟物流相關的品牌推廣出去 ,但是來了這邊才發現跟物流技術一點都不搭邊,有賣牛肉干的、有賣五金的、還有辦信用卡的 ......
從石先生提供的展位確認書/代合同可見,展覽會名為“2020亞太國際物流裝備與技術展覽會”。不過記者來到廣州國際采購中心發現,展館2號和3號門外有一塊介紹板,但上面同時出現多個展覽會的名稱,包括國際醫療產業博覽會、防疫物資出口對接會暨展覽會、國際機器人及自動化展覽會、中汽展覽工業博覽會等。
而從參展商提供的代合同我們還可以見到,這個10月13-15日在廣州琶洲國際采購中心舉辦的展覽,還包括有“2020第十四屆廣州國際潤滑油品、養護用品及技術設備展”、“2020第二屆廣州國際智能制造與智能工廠展覽會”等等,似乎就是你需要什么展,他們就有什么展可以提供。
記者進入展館內見到,這家線纜展位的對面是潤滑油展位,再對面是家打印設備的展位,往里就能看到牛肉干巴的招牌。
記者搜索也發現,這間名為廣州中汽展覽有限公司在多個不同的渠道都曾發布過不同的展會信息,公司聯系人與手機號碼均一致,這也讓參展商們懷疑,該公司涉嫌虛假宣傳。為此,記者也嘗試找主辦方進行了解,但卻被告之,現場并無主辦方辦公點。而參展商報到處的工作人員,也并非主辦方中汽展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
隨后,記者在現場找到一名場館的相關負責人,他聯系上了主辦方負責人楊先生。但記者在現場等候多時,并無見到有負責人出面,記者也多番聯系楊先生,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針對參展商遇到的情況,我們也特意咨詢了法律界人士的意見。
律師:每份合同其實都約定了不同的展覽主題 ,根據實際的情況 ,如果現場確實一個行業只有一間企業做出展覽,這是不符合主題展覽的情況,這應該是違反了合同的約定,如果確實進行過這樣的宣傳和承諾,這也涉嫌虛假宣傳和虛假承諾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進行虛假宣傳行為,不僅需要負擔行政處罰的后果,還要對消費者進行相應的賠償責任。就此,記者聯系上廣州海珠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
劉主任表示,14日,因為涉及虛假宣傳,派出所需要參展商配合調查,執法隊通知參展商提交相關材料,才能按照法律法規認定 是否存在虛假宣傳,詳細調查后會將處理結果公開出來